欢迎访问雷竞技官网!

专注鲜果配送

新鲜 / 健康 / 便利 / 快速 / 放心

全国咨询热线020-88888888
雷竞技RAYBET·(中国)官方网站

新闻中心

 

推荐产品

24小时服务热线 020-88888888

w体育消失的苹果:红富士在陕西是如何打败黄元帅乔纳金秦冠的

发布日期:2023-11-20 13:43浏览次数:

  w体育在人们的印象里,陕西一直是一个种苹果大省。事实确实是这样,2020年陕西苹果产量达到1185.21万吨,约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1/3。

  但将苹果作为主要经济作物,陕西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。过去中国的两大苹果种植区,一是渤海湾一带,二是黄土高原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陕西取代了过去的山东,成为中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。

  如果问一个年纪稍长的苹果种植户w体育,从他的嘴里你将可以听到陕西近四十年来苹果品种演变的大概规律:村子里最早的苹果苗可能是从山东买来的,一般开始种的是黄元帅、乔纳金,还有秦冠,之后大面积种植的可能是红富士。转眼到了现在,他们大多已经不再把赚钱的希望放在苹果地里。

 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,国家确定了在洛川、铜川、淳化等地建立苹果外销出口的基地。在论文《陕西苹果品种发展的历史、现状及育种过程》里,作者描述了陕西苹果从一开始的秦岭北麓,到渭北黄土高原转移的过程,“渭北高原上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形成后,陕西苹果自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。”

  宏明家开始种苹果的时间,正好处于陕西苹果快速发展的时期w体育。1988年前后他们村子里,镇子上,甚至连他所在澄城县掀起了一股种苹果的热潮。最先种苹果的不是澄城,是隔壁的白水县。白水在澄城县西边,两地处于相似的纬度。

  现在回想起来,宏明把自己的父母称为“村子里的进步人士”,他们家开始的六亩果园,是村子里最早一批种苹果的人,从此之后长达三十多年的果农生涯。第一批种苹果的村民们迅速发现,种苹果比以前种小麦、玉米的收入好到不知哪去。

  1995年,宏明上初中时,家里又承包了六亩的果园,总共十二亩地,算是村子里的种植大户。这段时间,也是他们村里人第二批大规模种苹果时间段。

  他还记得当时人们种苹果有多积极,“我们村子95年的时候得有2000-3000亩苹果地,当时我们那有2500-3000人,县城种苹果的更多了。”在他的预估中,一个人最少能有一亩苹果。

  种苹果的热情不止在陕西的东府上演。在宏明家大规模种植第二批苹果的时候,陕西中部,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洛川县李磊家,也种上了苹果。以前他们那一带,大部分人种的是小麦、玉米和烤烟。

  在泾水旁边的淳化人刘坤出生于1993年,他出生的那一年里。家里祖父母们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,跟着村里的政策,把从前的小麦拔掉,种成苹果。尽管苹果从种下到挂果需要3-5年的时间。但是为了能赚钱,加上村里的号召,家里还是义无反顾地买来了小树苗。

  同一个时间段里,从关中至陕北,从东府到西边,常年种植玉米、小麦的人们发现w体育,原来还有一种经济作物,可以为家庭带来如此多的经济收入,远超以前的粮食作物。

  李磊最早知道村子里的万元户家家庭,就是卖苹果的人家。在其他种烤烟人家辛辛苦苦一年才能收入两三千的时候,最早种苹果的人家已经一年能卖一万块。“其他地方是县城自己有钱,人家说我们县城是民富。因为种苹果,家家户户装修的都挺好,有车有房,县城也有房。”

  一种致富新手段迅速遍及陕西各处,家家户户迫不及待地开始种上了苹果,没人想落在后面。

  宏明家刚开始种苹果的时候,种的是当年流行,但现在很少提及的黄元帅、乔纳金等品种。黄元帅原产于美国,是元帅系苹果的一种。元帅系苹果包括红星、红冠、红王、新红星等不同品种。乔纳金同样是早期种植较多的苹果,1979年被引入中国。

  另一个同样属于早期种植较多的苹果更值得一说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主培育出了秦冠,秦冠培育出后,一度成为了西部苹果产区的主栽品种,八十年代迅猛发展,有的区县里,秦冠品种占据了90%以上。

  在很多陕西人的回忆里,与秦冠有关的信息太多了。大范围推广秦冠的时候,本地人能吃到的水果还不多,尤其是冬天。

  秦冠摘下来时一般可能还没有成熟,放一段时间才会好吃。有的人家稍微讲究些,每年客商来收苹果的时候,果园里可能会有“果王”,放在家里储存起来。等过年的时候,摘下来的秦冠放的时间刚刚好是最好吃的时候,加上冬天没有什么水果,一家人分吃一个“果王”,寓意来年也要和上年一样,团团圆圆。

  以如今的眼光观察过去,当年的乔纳金和秦冠的味道都不够符合如今脆甜好吃的定义。

  宏明现在回忆起村里人刚开始种苹果的日子,人们虽然引进了苹果,但也并不知道自己种的是什么,“人只说买苹果苗子呢,但买的什么品种,什么味道,成熟时间全都不知道。”于是只能探索。

  苹果从种下到结果子得四到五年的时间,好不容易结果子了,苹果口感绵,不脆。后来大家才知道,这是因为红元帅和乔纳金品种的口感问题,它们的贮藏时间较短只有十来天,口感易绵。

  刘坤对秦冠的记忆更深一些,他年纪比宏明小很多。印象中,家里最早就种的是秦冠,完全是因为秦冠产量大。为了让树苗以后可以开枝散叶,种树的时候还要拉线,种的均匀。树苗长大一点,村里的老人可以只凭借着树苗,看出品种。

  “秦冠除了味道不够好,几乎具备了种植优势,易打理,产量大。再说了,当年人们对水果的要求还没有今天这么高。”

  1980年,当年的农牧渔业部从日本引入了红富士苹果长富2、长富6及秋富1等三个品系,在辽宁、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北京等六个省份开始试栽。人们发现,红富士苹果在各地的表现都很好,质优、丰产、耐贮存。

  现在常说的红富士,是日本在各地的富士种中选择了许多着色较好的富士芽变,也属于富士苹果的一种。富士系苹果包含有岩富10号、长富2号、短枝型的长富3号等多个品种,现在已经出现更多新品种。

  一直到20世纪,富士系品种逐渐取代了国光、金冠等品种,成为晚熟的主栽品种;元帅也被短枝类型的新红星等品种取代。1997年起,陕西省全省新建果园所栽种的品种有70-80%是嘎啦优系和富士优系。

  2000年前后,李磊村子里有人引进了红富士,全村都开始嫁接红富士。人们把长得差不多了的秦冠树锯掉,在树上嫁接红富士的苗子。这也确实符合历史的大潮流,在后来的各类研究调查里,富士一度占据陕西苹果种植面积的70%以上。

  同一时期,宏明家也淘汰了以前种的黄元帅、乔纳金还有秦冠等品种,“因为管理和技术上有缺陷。”此时另一件改变也悄悄发生,以前苹果品种从山东引进,后来他们的苹果品种是从杨凌引进的。

  除了品种改变,同一个品种也在不断改良。刘坤记得以前小的时候,家里的果树都是很高大的类型,后来果树成了短枝型,“只有一个树枝,没有树干。”现在他们家的红富士也和开始种植的红富士不一样,树形更矮一些,树枝更少。

  一个果园里也不是只有单纯的一种苹果。刘坤家还留有一两棵嘎啦,都是留给自家自己吃的,地里也还有秦冠。

  上大学时候,刘坤大学室友来自陕西各地,他第一次去宿舍w体育,拎着一大袋苹果,就是红富士。那是他家人给他专门挑出来的好果子,让他带去和同学分享。当时不只是他,宿舍里其他家里有各种土特产的同学,都会带来属于自家的心意,红富士苹果就是刘坤家的心意。

  现在问问刘坤对开始种红富士有什么记忆时,他早都记不清第一次吃时候的感觉了。就记得有一次,放学回家以后,天热又渴,一口气吃了五个苹果,“从那以后,我就再也不吃苹果了。因为我家里种苹果,吃太多了,现在我一年都吃不了一个。”

  当年,红富士被普通同村家庭接受的原因,很大一个原因是种这种苹果可以赚到钱。

  刘坤从小在自家苹果园里长大,虽然改种红富士时他年纪尚小,但是对不同品种的收购价非常敏感。他记得有一段时间收苹果的人来收秦冠,一斤才一两毛钱,但只要是红富士,那就可以收到六七毛钱一斤,高了六七倍,“虽然秦冠的产量比红富士高,个头也大,但皮厚,容易绵,口感不好。红富士产量虽然较秦冠低,不易打理,但是皮薄,香脆,价高”。

  但如今在研究本地苹果产业的论文里,各类学者、媒体人对陕西苹果结构的缺点总结,脱不开红富士在苹果种占比过高,“品种发展不均衡,品类单一,富士的种植面积过多。”这也是全国苹果种植中的大趋势。在2010年左右的苹果种植研究论文中里,全国现在已经近70%的苹果是红富士系,元帅系紧随其后,只有不到10%的种植面积。

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马峰旺接受《中国果业信息》杂志的采访时说过,“富士”品类占70%以上的比例其实并不健康,“这两年出现的跌价滞销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上市太集中造成。”学者们普遍认为,目前国内需要增加中早熟品种,特别是九月成熟的中熟品种还太少。

  学界和业界针对苹果种植种类的不均衡提出过很多意见,也有太多新品种被研发出来。但对自家种苹果的农民来说,当苹果不再赚钱的时候,最好的办法是放弃将种苹果当作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,而不是改换新品种。

  上世纪九十年代,宏明记忆中的澄城,因为种植苹果而一度处于高光时刻,“你屋里没种苹果,都不好意思出去和人谝。”

  1995年一斤苹果卖4.2元,比现在的苹果价值更高。他上高中的时候,正好是家里苹果行情最好的时节。他的同班同学一星期拿20元生活费,他可以一星期拿到50元,“我爸妈是农民,他妈还教书呢。”那时候县城一套房不过4万元,宏明家一年卖苹果就有4万元左右。

  “我家当年花了3000元买了彩电,全村都来我家看。我家还装过座机,是很风光的。一村谁家有个事情,就把电话打到我家来,我站在门口,喊谁谁来接电话。”

  他现在后悔的是当初家里没有早早买房,要是能在县城买房子,到今天赚到的怎么都比单纯卖苹果多。说起现在的地头苹果的收购价,宏明也不清楚了,他家已经不种苹果,唯有几棵树,是让父母打发时间的。

  刘坤上学出来以后,从来没想过要继续做农民,家里对他的期望是去城里工作成家。他家的苹果早都没有以前那么赚钱。2005年前后,他们村子里的路修好以后,苹果能大量运出去,收入也高了一些。但随着种苹果人工和其他成本增加,不赚钱成了他对自家苹果地的重要评价。

  他算过一笔账,如果和他家一样,有15亩苹果地,收苹果期间需要雇佣15个人左右套袋或摘果子,套一个袋子按3、4分钱,人多的话四天到五天干完活,人工成本在一万二左右。加上化肥和农药,基础的成本费用将近三万。一年到头,家里的15亩苹果净收益不过就是六七万,“种地的累和我们在外面上班不一样,那是真的体力活,干半天这么点钱,还不如去外面打工。”如果自家的果园小,价格还可能会被收苹果的客商压的更低。

  其他村子有人承包了一百亩土地,专门用来种新型苹果w体育,走的是品质路线,和普通农民家种的“大货”不是一种。刘坤的舅舅卖完自家的苹果以后,朋友圈卖精品苹果。但这些都只是副业,当主业做还是差点意思。

  李磊村子也有这样的事,企业来到村子里承包大片土地种苹果,村子里有人去打工,不用看天吃饭,旱涝保收。但这些事情,早已和普通的农民无关,承包果园需要的是背后有足够资金,用来支付土地、人工、化肥等生产成本。

  刘坤发现以前村子里出去打工的人年龄还比较小,大多是青年人。如今,连中年人都会去城里打工,“能赚一点是一点,村子里确实只有老人了。”

  2000年前后,在引入中国的韩剧里,经常出现一大家人晚上聚在一起吃水果的镜头,剧里的人会细细地把苹果或者哈密瓜等切成小块,放在盘子里,装成一个混合果盘。用小叉子叉着吃,父母们看到以后,笑说韩国物资太缺乏了,怎么吃水果这么秀气。彼时,西安家庭里的孩子,手上拿着一个完完整整的苹果,边看电视边吃。

  陕西人会用“木”,评价一种东西咬上去的口感。秦冠吃起来就像木头,不止味道像,口感也像。

  如今,人们吃水果,也是把苹果切成小块,和其他水果混在一起,摆在盘子里。冬天的时候,伴随着苹果的是草莓,夏初的时候,伴随苹果的是樱桃。

  流行水果这两年已经变了又变。今年是车厘子从“中产贵族”变成了可以一斤一斤的买,前年流行的丹东草莓进入寻常人家,下一段时间会流行什么呢?但不管是什么,已经不会是以前你我吃的红富士了。

  •《中国苹果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》刘天军:范英 农业经济问题

  •《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及生产效益现状调查》史星雲;徐珊珊;武月妮;王立新;张传峰;赵政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

  •《陕西苹果品种发展历史、现状及育种进展》高华; 赵政阳; 梁俊; 王雷存 西北林学院学报

020-88888888